图解环形链表--创建、循环赋值与删除
C语言中,链表是一种数据结构,相比较数组的连续存储,链表是一种将内存分散(当前也可以连续)的数据节点通过指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链表不仅可以存储简单的数据类型,还可以存储结构体,只要定义好自己的链表结构体即可。
链表,从名字上来看是一条数据链,一般的链表其末尾节点是没有指向的,但当把链表的末尾节点指定为指向头节点时,则构成了一个环形链表。
链表结构体
首先定义环形链表的节点的形式,即一个结构体,简单为例,该结构体内只有一个float数据,以及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如下:
1 | //链表节点结构体 |
环形链表的使用需要定义3个指针:1个是环形链表的指针(分配后就是固定值),1个头指针和1个尾指针(在向链表写入新数据时这两个指针不不断的改变节点的指向)。
环形链表首先需要初始化,为其分配内存空间,初始化后,链表内的数据全部初始化为0,且头指针和尾指针都先与环形链表指向同一地址。
1 | stData *pList = NULL; //环形链表指针 |
环形链表初始化
环形链表的初始化过程如下:
1 | //初始化链表 ---函数中分配内存,需要传入二级指针 |
基本思路是:
- 首先分配第一个节点,这也是整个环形链表的地址,即pList的指向
- 然后使用两个临时指针,pTmp1用于连接各个节点(指定各节点的p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pTmp2用于不断分配下一个节点的内存
分配第1个节点
1 | //先为环形链表分配一个节点的内存 |
第一个节点的内存先通过pList指针分配,然后临时指针pTmp1也先指向这个节点:
分配第2个节点
1 | for(i=0;i<len-1;i++) |
- pTmp2先分配一个节点内存
- pTmp1使第1节点的pNext指向第2个节点
- pTmp1再指向第2个节点,为下一次作准备
分配第3个节点
与分配第2个节点类似,后面的节点分配都是同样的循环操作:
分配最后1个节点
1 | //整个链表长度都分配好内存后,临时指针1再指向链表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环形链表 |
例子中环形链表的长度为5,因此分配第5个之后,会退出循环,然后:
- 将pTmp1的pNext指向pList,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环形链表
- 链表初始化函数退出后,两个临时指针也会被自动释放
环形链表初始化完成
初始化完成后的效果如下,一个5个节点,构成了一个环形,且初始状态,头节点与尾节点均指向pList指向的节点:
查询环形链表中有效数据的长度
环形链表初始化后各节点的数据均为0,查询环形链表中有效数据的长度,用于指示在向链表写入数据时,头指针与尾指针是否需要移动,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写入新的数据,以及用于在数据使用的是否,只有链表数据满了之后,才对整个环形链表中的数据进行使用。
1 | //查询当前链表中数据的长度 -----初始时pHead = pTail = pList |
基本思路是:首先使用一个临时指针指向头节点指向的节点,然后判断该节点是否是尾节点指向的节点。
链表刚初始时
环形链表刚初始化时,有效数据为0个:
写入1个数据后
写入1个数据后,尾指针向后移动一个节点,此时查询有效数据为1:
写入4个数据后
写入4个数据后,此时查询有效数据为4,之后若再写入1个数据,环形链表的有效数据就满了
环形链表写入数据
1 | //添加数据到链表 ---函数中需要改变指针的指向,也要传入二级指针 |
基本思路是:
- 通过check_list_isfull()函数检查当前链表中有效数据的个数
- 若有效数据的个数是(LIST_LEN-1),则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几点,且该函数最终返回0,表示此次添加数据后,链表数据为满的状态
- 若有效数据的个数少于(LIST_LEN-1),即刚开始向链表中写入数据的阶段,则该函数最终返回-1,表示此次写入数据后链表未满
- 将临时指针pTmp指向尾节点pTail指向的节点,并将数据写入该节点
- 尾节点pTail指向下一个节点
- 下次写入数据时按照上面过程循环执行
写入第1个数据
写入第1个数据分3步:
- pTmp指向尾节点pTail指向的节点
- 为该节点写入数据
- pTail指向下一个节点
写入第2个数据
步骤与写入第1个数据类似:
写入第4个数据
步骤也与写入第1个数据类似:
写入第5个数据
第5个数据,也是环形链表种的最后1个数据。
注意此时环形链表数据已满,头指针pHead开始它的第1次向后移动:
- check_list_isfull()判断为满,pHead指向下一个节点
- 临时指针pTmp指向pTail指向的节点
- 为该节点写入数据
- pTail指向下一个节点
-
写入第6个数据
第6个数据,则需要覆盖写入到环形链表中的第1个数据。
其步骤实际与写入第5个数据类似,并且之后数据的写入,都与次步骤类似。
环形链表的一种应用
计算一串数据的滑动平均值
比如传感器采集到连续的数据,需要作一个滑动的滤波处理,可以将数据不断的写入该循环链表,当链表满了之后,开始计算以链表长度为滑动窗口的平均值,并不断输出。
1 | //计算平均值 |
计算链表中所有数据的平均值,首先要获取各个节点的数据,基本思路是:
使用一个临时指针指向头节点pHead(当然选用pList或pTail也可以),然后获取该节点的数据,并移动到下一个节点,循环获取数据即可,停止条件为移动了链表的长度次。
环形链表的销毁
环形链表在初始化时是使用malloc()为各个节点动态分配内存的,因此在使用完链表后,需要使用free()来释放内存。
1 | //释放链表 ---函数中需要改变指针的指向,也要传入二级指针 |
基本思路是:首先断开环形链表的第1个和第2个节点的指向关系,然后逐个释放各个节点即可。
使用一个临时指针pTmp指向尾节点pTail
将pList的pNext置为0,断开环形链表的第1个和第2个节点的指向关系,作为循环销毁结束的判断条件:
- 再使用一个临时指针pDel指向刚才的临时指针pTmp指向的节点
- 将pTmp向后移动一个节点
- 释放pDel指向的节点的内存
- 然后循环指向,逐个释放,直至遇到刚才设置的断开的节点处,整个链表释放完成
测试代码
主函数部分:
1 | //测试数据 |
测试结果:
1 | --->i: 4 (20.02) |
可以看到,测试程序有一个包含15个数的序列,并通过for循环依次将数据放入到环形链表中,在前4次循环(0~3)中,环形链表没有存满,不对链表中的数据处理,因此没有显示出打印信息,在第5次循环以及之后,环形链表始终是满的状态,因此可以一直对链表中数据进行处理,这里是求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