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模型基础
网络模型的划分主要有3种方式: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五层模型
OSI七层网络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TCP/IP四层概念模型的应用层整合了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接口层整合了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但作用不变。
所谓的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其实是为了方便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
OSI七层网络模型 | TCP/IP四层概念模型 | 五层模型 | 对应网络协议 |
应用层(Application) | 应用层 | 应用层 |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
表示层(Presentation |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 ||
会话层(Session) | SMTP, DNS | ||
传输层(Transport) | 传输层 | 传输层 | TCP, UDP |
网络层(Network) | 网络层 | 网络层 |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 |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
物理层(Physical) | 物理层 |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
-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虚拟终端)等协议。
- 表示层(PPDU):处理数据的格式,处理数据加密和压缩。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或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够处理的格式。因此它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 会话层(SPDU):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 传输层(TPDU):起着可靠传输的作用。只在通信双方节点上进行处理,而无需在路由器上处理。
- 网络层(报文):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可以是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而成的某一个地址。因此这一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帧):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例如与1个以太网相连的2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建立和维护数据链路,提供物理地址(MAC地址)。
- 物理层(比特):负责0、1比特流(0、1序列)与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之间的互换。进行比特流的传输(比特流也是数据流,在不同的介质下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在光纤中是光信号传递,这个比特流也就是光信号,如果是wifi,传递用的是光信号,那么比特流也就是光信号)。
七层通信过程
发送方从第7层、第6层到第1层由上至下按照顺序传输数据,而接收端则从第1层、第2层到第7层由下至上向每个上一级分层传输数据。每个分层上,在处理由上一层传过来的数据时可以附上当前分层的协议所必须的“首部”信息。然后接收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首部”与“内容”的分离,再转发给上一分层,并最终将发送端的数据恢复为原状。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Robin-YB/p/6668762.html
https://cloud.tencent.com/info/82b1f746251a297a040c034f99922526.html
-------------纸短情长 下次再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码农爱学习的博客!
评论